跟身高一樣,眼睛也是不斷發(fā)育變化的。新生嬰兒眼軸較短,大多處于遠視狀態(tài)即遠視眼,稱之為生理性遠視,隨著生長發(fā)育逐漸由遠視眼向正視眼轉化,醫(yī)學上稱之為“正視化過程”。
很多家長都嚴格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卻忽略了iPad、手機等電子產品。小孩子長時間沉迷其中,眼睛會不知不覺受到傷害,因為玩這些電子產品時,都是近距離用眼,且由于兒童手臂較短,使用時較一般的臺式電腦和電視的距離更近,所以危害會更大。
玩電子產品時,由于睫狀肌收縮等原因,眼軸會暫時性延長。如果持續(xù)近距離看事物,視遠物時,睫狀肌不能立即放松,可引起暫時性的遠視力減退和屈光狀態(tài)向近視轉化。不過,這種情況一般在視遠后數分鐘內即可恢復。
只是,小孩子由于存在生理性遠視,視近時需要更多的調節(jié),如果長時間視近物,就會引起睫狀肌痙攣,視遠物時就不能完全恢復,即出現假性近視。時間一久,可能會導致兒童永久性的眼軸延長與真性近視。
此外,近距離看平板電腦,特別是有的孩子長時間拿著玩一些需要精確度的游戲時,雙眼除了睫狀肌需要調節(jié)以外,尚須集合雙眼,此時內直肌都處于緊張狀態(tài),存在集合過度而形成斗雞眼的可能,若是沒有及時得到改善,看物體就會一個變成倆,形成復視。
所以,所有近距離活動,包括閱讀,看電腦、電視等,都會影響兒童眼睛的正視化,且距離越近,影響越大。
近幾年的研究顯示,自然光線等復合光對于兒童視力發(fā)育更有幫助,而我們平時所用的日光燈、電視、臺式電腦和平板電腦等的光線均為紅綠藍三色光,如果長時間待在室內,且近距離使用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缺乏自然光等復合光線對眼部的刺激,也會影響兒童的視覺發(fā)育。
如何早期發(fā)現兒童視力問題?
眼睛有毛病,孩子不一定都能準確“匯報”,父母該如何尋找蛛絲馬跡?
一般眼睛有問題的孩子,可能會經常瞇眼、歪頭或單眼視物,尤其是視遠時更加明顯。
比如看電視時會不自覺地靠得很近,看書或寫作業(yè)速度很慢而且頭低得很厲害;對光線敏感、經常揉眼;出現斜視或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現。有些孩子甚至出現性格和情緒變化,情緒急躁,與小朋友之間關系變得不融洽;行動和思維能力減退,學習缺乏耐心,成績下降。
因此,當孩子有以上這些表現時,家長就需要警惕了,考慮及時帶孩子去正規(guī)的醫(yī)院檢查。
孩子玩電子產品,每次15-30分鐘
家長要教育孩子注意用眼衛(wèi)生,看書或寫作業(yè)時,姿勢要正確,距離不能太近,注意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環(huán)境光線要合適,避免過強或過暗,晚上應該在有室內日光燈燈光并增加局部白熾燈的環(huán)境下學習。
孩子平時走路、乘車或躺著時不要看書報或玩游戲,用眼時間不能太長,注意勞逸結合。使用電子產品時,電子屏的亮度 調節(jié)到感覺較舒適的程度,5歲以下的小孩每看15分鐘左右就應休息一下,大一點的青少年則每半小時就應適當休息。
戶外活動的自然光線為復合光線,對兒童眼睛正視化的發(fā)育有利。建議孩子每天有一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同時可通過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至于飲食方面,家長則應鼓勵孩子均衡飲食,少吃零食、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