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繼景教授答:很多出生后就發(fā)病的患兒如黑蒙病人,可能伴有很多眼部及全身疾病,這個要全面評估。而和遺傳性視網膜疾病發(fā)展有關的一些眼部并發(fā)癥,也要做全面評估后再做慎重決定。如果早期發(fā)現突變基因并進行基因治療,因為黑蒙低視力造成的一些癥狀,如眼球震顫,畏光等可以消失或減輕。但很多伴隨的疾病并不是由相應突變基因造成的。也需要進行詳細的檢查后再做決定是否需要進行相應的對癥治療。原則是是否能改善患者的病理狀態(tài)和視力。
理論上講,基因治療可以是一次性治療終生受益的,但因為開始時間很短,還沒有得到臨床實踐的證實。對于具體療效能持續(xù)多久,不但每個突變基因造成的疾病是不一樣的,同一種突變基因造成的疾病在不同時期開始治療,其療效維持時間也是不同的。
廈門眼科中心——遺傳性眼病咨詢門診
廈門眼科中心開設遺傳性眼病咨詢門診,由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眼科研究系龐繼景教授常年坐診,提供臨床及遺傳咨詢服務,以患者的需求為出發(fā)點,融遺傳檢測、診斷、咨詢及疾病管理、預防于一體。為將來國內外合作開展基因治療臨床試驗或商業(yè)治療盡快做好準備。
龐繼景 教授/博士
廈門眼科中心眼科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世界基因治療知名專家
視網膜疾病基因治療領軍人物
多項眼遺傳病基因治療研究獲世界性突破
曾師從日本著名眼科專家(原日本眼科學會理事長)丸尾敏夫教授、高度近視及視網膜變性研究領域世界知名專家所敬教授,并在日本東京醫(yī)科齒科大學獲得醫(yī)學博士學位。1999年赴美國奧克蘭大學眼科研究所從事博士后工作。2002年轉入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眼科研究系,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多年來,龐教授及其美國研究小組的工作一直站在世界視網膜遺傳性疾病基因治療領域的前沿。龐教授是包括雷柏氏先天性黑蒙,視網膜色素變性,全色盲,藍色單色視在內的多個基因治療臨床前期及臨床試驗項目組負責人或成員。
曾任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北京協和醫(yī)院,中山眼科中心,復旦大學,溫州醫(yī)科大學,南京醫(yī)科大學等客座教授、特聘教授或高級訪問學者。有七十多篇有關基因治療的文章發(fā)表在眼科及基因治療的主流雜志。目前擔任國內外多家眼科,基因治療,病毒及遺傳專業(yè)雜志編委或審稿人。
曾獲H. Talmage Dobbs 眼科貢獻獎(Emory University, 2003),及包括以Robert P. Burns 博士 (密蘇里大學,2005)命名的客座教授在內的多個名譽稱號。2011年在廣州獲第四屆全球華人眼科大會/16屆全國眼科大會 “海外華人眼科學與視覺科學杰出成就獎”。2015年在美國眼科及視覺研究大會期間獲OCAVER視覺及眼科研究杰出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