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生下來就可能被疾病“盯上”,而先天性白內障就是其中的疾病之一。
先天性白內障是什么?
先天性白內障出生時或出生后1年內發(fā)生的晶狀體混濁,或晶狀體的混濁隨年齡增長而加重,因形覺剝奪而逐漸影響視力,是兒童失明的第二大病因,在我國每2萬個兒童中可能就有1個患先天小兒白內障。
遺傳、病毒感染、藥物、代謝性疾病等是常見影響因素。常表現(xiàn)為“白瞳”,可單眼或雙眼發(fā)病,很多合并斜視、眼球震顫、小角膜等。
隨著新生兒早期篩查和診斷技術的提高,很多原來需要學齡前才能發(fā)現(xiàn)的先天性眼疾在未出生或者出生后就被診斷和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了解先天性白內障,并在發(fā)現(xiàn)孩子患有先天性白內障后選擇手術進行治療。
治療原則是恢復視力、防止或減少弱視和盲目的發(fā)生。
1、對視力影響不大的患兒一般無須治療,宜定期觀察。
2、對視力影響明顯的如全白內障、繞核性白內障宜盡早手術,不宜超過出生后6個月。手術愈早,患兒獲得良好視力的機會越大。
3、術后視力康復和弱視訓練,先天性白內障手術后需要進行屈光矯正和視力康復訓練,以防止弱視,并促進融合功能的發(fā)育。較早可在2歲施行人工晶體植入術。沒有條件施行人工晶體植入術的患兒,可用框架眼鏡矯正屈光不正,框架眼鏡還可作為人工晶狀體術后殘余屈光不正的矯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