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病知識
2025-01-25
熬夜玩手機會導致視【文章導讀】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手術的選擇,應根據視網膜脫離的性質,脫離的范圍,裂孔的小、形態(tài),變性區(qū)域,視網膜表面膜形成,玻璃體萎縮程度,是否再手術,采用冷凝還是電凝封洞等因素
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多見于中年或老年人,男性患者較多,常為雙眼先后發(fā)病,多數患有近視性屈光不正。
每年每1萬人中約有1人發(fā)生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其機制是由于玻璃體后悅離牽拉視網膜或視網膜萎縮(如格子狀變性)或眼外傷,引致視網膜裂孔,隨后玻璃體液進入裂孔,導致視網膜感覺層和色素上皮層的分離。當玻璃體液進人視網膜下腔的速度超過色素上皮吸收視網膜下液的速度時,視網膜脫離即形成和擴展。鞏膜扣帶術聯(lián)合冷凝、透熱或激光光凝以及充氣性視網膜固定術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單純視網膜裂孔或液體少的亞臨床型或限局性視網膜脫離,通常行冷凝或激光光凝。后極部裂孔的冷凝需在無菌操作下切開球結膜施行。單用冷凝或激光光凝不足以治療的孔源性視網膜脫離,一般均適于鞏膜扣帶術。在某些情況下,也可用充氣性視網膜固定術或玻璃體切割術聯(lián)合/不聯(lián)合鞏膜扣帶術治療。
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手術的選擇,應根據視網膜脫離的性質,脫離的范圍,裂孔的小、形態(tài),變性區(qū)域,視網膜表面膜形成,玻璃體萎縮程度,是否再手術,采用冷凝還是電凝封洞等因素而決定手術目的是封閉裂孔,消除或減輕玻璃體對視網膜的牽引,去除增殖膜使視網膜游離。
鞏膜層間縮短術:能縮短眼球后徑,條圓帶推頂裂孔使脫離網膜與脈絡膜緊貼。適合網膜周邊部無牽引的圓形小孔。
鞏膜外墊壓、不放液術:利用外墊壓物形成的嵴,使脫離的網膜與脈絡膜相貼。適用于新鮮扁平的赤道前后的馬蹄形裂孔,或較大的圓形、橢圓形裂孔。
鞏膜外加壓及放液術:適合于球形脫離、網膜下積液較者,陳舊性視網膜脫離、裂孔處脈絡膜顯著萎縮者,黃斑裂孔伴鞏膜后葡萄腫者及有新裂孔的復發(fā)性網脫。
環(huán)扎術:環(huán)扎造成永久性網膜條嵴。應用于多發(fā)性視網膜裂孔;視網膜脫離復發(fā)伴鞏膜脆爛者;脈絡膜顯著萎縮的視網膜脫離者;玻璃體局限性或廣泛性濃縮性萎縮者;視網膜有固定皺褶,即膜形成Ⅱ或Ⅲ級;視網膜大范圍變性;無晶體眼及無裂孔視網膜脫離者。
環(huán)扎+鞏膜外加壓術:適用于較嚴重玻璃體牽引,廣泛視網膜病變如Ⅱ或Ⅲ級膜形成;巨大裂孔;魚嘴樣裂孔;牽引性裂孔;大馬蹄形裂孔;后極部裂孔;環(huán)扎時裂孔不在環(huán)扎帶上等。網膜下積液多時應放液。
環(huán)扎+玻璃體條索剪斷術:球內異物引起玻璃體條索牽拉發(fā)生的網脫,剪斷玻璃體條索,使其游離后,再做環(huán)扎及放液。
鞏膜層間填充術:般用于視網膜淺脫離或不脫離的較大裂孔及后極部裂孔。
氣液交換術:用于黃斑孔性網脫;視網膜脫離放液后眼壓甚低者及巨大裂孔后緣反轉遮蓋后極部者。
玻璃體切割術:復雜性視網膜脫離,Ⅲ級膜形成,漏斗狀網膜脫離,后極部固定皺褶,屈光間質混濁,網膜翻轉的巨大裂孔或裂孔大于180°,黃斑及后極部較大裂孔,嚴重穿孔傷后網膜脫離等。
掃描二維碼關注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微信
掃描二維碼入群獲取更多眼科資訊